今期靈火 早期靈火
靈閱三十
靈修文章 投稿

第二十一天

靈火第四十七期
楊國輝著

「我多麼愛你?讓我屈指一數。
我愛你,如在視界外探索天意,
尋覓上主無上恩寵時的深度,廣度,高度,
達靈魂所及的極處 ….. 」

婚姻

記者曾經開玩笑說:積琦蓮與希臘船王結婚時訂立了很多條件,就如細微到連浴室用幾多條浴巾,他要明文列明,西方人習慣立約。婚姻,在他們眼中,也是個「人立」的約,合約中有守約者,有條文短範,不守規則的,就違反合約,輕則吵謘A重則毀約。約既是人立的,可以刪,甚至可以毀,再與另外其他人訂定新約,無怪乎現代社會都接受「離婚」,「再婚」這些觀念。約中既有規範,必然亦有利益,強調利益,強調自我,當然是現代人的寫照,才走出那麼多利益起衝突的破裂婚姻吧!

古時東方人就截然不同,人人都相信良緣乃天定,所以古時行婚禮要拜天地,感謝神恩,日後縱然雙方發覺不大起勁,也只好自認八字不妥,份屬天意。我們的教會,就特別將婚姻列為聖事之一,指出婚姻不單是「人立」的,也是「天定」的,是天主引導,批准,祝聖了這個婚姻,而不同於純為人定婚姻。

有時想,婚姻這回事,在天主的救贖中根本不是件大事,那耶穌也曾說過「天國中無嫁娶」這話吧!可又奇怪,絕大多數人在婚姻邊緣上倒徬徨了不少日子,一方面是社會壓力,亦一方面也出於人性需要,總希望「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倒以為結婚是「必定要」的。我有時相信,就因為是「必定要」這一觀念出了亂子,大家為結婚而結婚,為逃避人家怪異的眼光而結婚,而沒有考慮日後是否快快樂樂地生活。

有些人更將婚姻「必定要」放錯了地方,結婚是人生大事是必定的,隆而重之也是必定要,於是乎一連串的煩瑣緊迫得連自己「整理心神,迎接新人」也無暇了,幾多時聽到人在準備婚禮時說「結婚」壓根不是好味兒,頭痛,頭痛昵?

不過,我又絕對贊成將婚姻看成大事來處理,去準備婚姻,不單止在婚前半年, 一年或在當認識的時候,最好是在還是年紀很少的家庭教育中。別說我荒謬,修生去準備陞神父前後要七年的時間讀晢學,神學及牧民準備,和尚落髮前也必經過一番修行吧!那麼為什麼「結婚」這一件人人都認為大的事不要用長時間的準備,而倒花費精力去準備其他人為瑣碎的事。說真話,很多心理及性格上的缺陷是在年幼時開始形成,而日後這些缺陷又大至足以破壞了幸福的家庭呢!

其實,我們倒將「婚姻大事」及是「必要的」變成為「例行公事」。試想想,有幾多人結婚會好修士陞神父時,明確知道自己從今以後生活的改變?意識到的改變不外乎「金錢上的計劃,嬰孩出世時的費用」等等,那媟|有晉鐸時發永願,守神貧,貞潔,聽命等,強烈改變日後生活的意念,其實,「婚配」與「聖秩」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人敢說結婚是不需要守貞潔,聽命,神貧?貞潔是對配偶貞潔,聽命是更聽教會的命,聽天主十誡的命,神貧是謙抑自己,以配偶為重,婚禮中的許諾「從今以後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我將永遠慕尊重你,終身不渝」。不過是上述三願寫照!剛才上文說「整理心神,迎接新人」所說的「新人」,不單是指配偶對方也是指迎接新自己,佛家弟子出家時另起個法號,古人結婚,家長另賜一個名字,都意味婚後生命新的階段。

婚姻帶來的改變,生命的新階段應是指二人合而為一的生活,耶穌曾問過,世人從何知道我們是祂的們徒?答案是彼此的擔待,一起擘餅,共同生活而知道。亦有人問:從何而知天主聖神的臨在?也有人成功地解答謂從基督徒的聚會中得悉到。如果將婚姻解釋為天主的「拓展」,家庭是聖教會的「縮影」,那麼就會明白到聖保祿論基督與教會的關係時,用上了新郎與新娘的比喻。我相信,在好的公教婚姻生活中,彼此不單是了解,可以促成彼此體味天主愛的領域。那種胸襟,那種體驗,亦相同於修道人與主相偕的經驗,只不過是大家循著不同途徑罷了。這樣說來,婚姻這回事,在天主教贖計劃中應是佔有很大的份兒,無怪乎英國女詩人巴納特寫給她的詩人丈夫白朗寧的詩集中,有以下的幾句話:

「我多麼愛你?讓我屈指一數。
我愛你,如在說視界外探索天意,
尋覓上主無上恩寵時的深度,廣度,高度,
達靈魂所及的極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