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火》262期

上一篇 下一篇
電影分享

暗色天堂

文:陳偉良


日前觀賞了一部電影,叫做《暗色天堂》,由張學友和林嘉欣主演,內容講述一個事業如日方中的牧師,在人生事業要更上一層樓的時候,被一位親密的女教友控告將她灌酒及非禮,但整個過程中,牧師認為自己並沒有做了任何越軌行為,反而認為女教友的誣告毀了他一生,終日沉淪苦海,自暴自棄,遠離上帝。因緣際會下,在一次酒會中,兩人相遇,女教友已經結婚生子,甚至表明已經寬恕牧師當日的行為,但牧師卻鍥而不捨,尋找當晚的真相,希望還他一個清白,故事就這樣展開。

電影中有一個橋段很是發人深省。在一次講道中,張學友扮演的杜牧師,當場在教友面前完完整整的吃了一個蘋果,把蘋果梗、蘋果心和蘋果秄都一併吞入肚中,他用這個行動來解說何謂「誘惑」。他說:原始父母在樂園中吃了禁果,但《聖經》上並沒有記載這是一個蘋果,而世人普遍認為禁果就是一個蘋果,原因在於蘋果給予人們很大的誘惑,從它的外型、味道、口感,都可以給人們一種享受歡愉的感覺,但是如果你把他的蘋果梗、心和秄都一併吞入肚中,你會發現其實蘋果並非真的這樣好吃。他並進一步解說,為什麼人們要這樣傻,將蘋果梗、心和秄都一併吞入肚中?但如果蘋果是金錢、權力和肉慾的歡娛,你便會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把它整個的吞噬,牧師利用這個比喻來解說人們應該要遠離誘惑。

但在實際生活行為上,牧師並沒有這樣做,當他知道女教友對他有好感時,他自信自己有能力抵擋撒旦的誘惑,並沒有將他們的距離拉開,反而接受了她的再三邀請,一同吃了一頓歡愉的晚餐,酒酣耳熱後更開車到飛鵝山一同觀賞夜景,在酒精和美境的氛圍下,情不自禁地對教友來了一個法國式的濕吻。

事後林嘉欣問他:「你愛我嗎?」他卻忽然頓悟,認為這個是撒旦的化身,斷言拒絕。就這樣女教友便歇斯底里的認為被受侵害,要控告牧師。在法庭上,女主角在律師高超的盤問技巧下,情緒激動,哭得死去活來。張學友不忍見到這樣的情景再次出現,竟然將辯護律師撤退,自行作供,最終被判有罪,美好前途一生盡毀。在電影情節中,牧師自我反省,堅信自己沒有做錯,亦不斷追問神,到底他錯在哪裏,為何會走到這田地?

到底他錯在哪裏呢?就讓我探究和分享一下。

七罪宗之首:「驕傲」。故事講述張學友扮演的杜牧師,除了是教會牧師工作外,更擔任一個「更生會」組織的秘書長,大力鼓吹回收過期而仍未失效的藥物,到貧困和偏遠的地方去救濟貧窮病人,得到很大的成就,再進一步要打入國際舞台,他的目標是成為他日的潘基文或陳馮富珍。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人生事業的高峰中,備受推崇,人便會心高氣傲,目空一切,認為今日的成就都是自己的能力所成,正如諺語中「要你滅亡,先要你瘋狂」,人便會慢慢消失了謙卑、自我警醒的能力,在不斷放大自己的過程中,完全看不見在人生旅途中一個又一個的陷阱,目空一切,隻身犯難,就這樣便在陰溝裏翻船。

「誘惑」:牧師並沒有醒覺在事業發展一日千里的過程中正是一種追求權力的誘惑。在異性交往的過程中亦是一種男女愛情和肉慾關係發展的誘惑。牧師並沒有遠離此種誘惑,反而接受了對方的邀請,已進入一個迷茫、迷惑的境地,做出一些超越理性以外,而進入由情慾引動的行為。

故事的發展最後林嘉欣將一杯紅酒潑到牧師身上,此時他才忽然頓悟人生奧妙,一步一步的走到花園的噴泉中,整個人浸入水中,重覆受浸、受洗而重生的過程,把以往的罪過重新洗滌,到底這個沉淪的牧師能否重獲新生,就讓觀眾去自我揣摩,故事就不再交代了。

很欣賞這部電影的名稱:《喑色天堂》。在人生旅程中,滿以為正一步一步的邁向天堂的過程中,種種不同的誘惑和罪惡使天堂失色,離我而去。其實在我們平凡人的生活中,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試煉,讚譽、驕傲、權力、慾望......都是使天堂喑色的因由,我們又有否警醒,遠離罪惡─驕傲、誘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