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ree HTML5 Bootstrap Template

About Me

Emily Tran Le

Search

前一篇 下一篇
 
在9月24日星期六舉行,三時正由林學通兄弟帶領大家恭唸慈悲串經之後,講座便正式開始。先由關仲華執事分享他在海港方面服務及為海員牧民的經驗;隨後講座的第二部份由林智民執事主持,他分享機場牧民及在機場推動成立信仰小團體及其培育的經驗。
關仲華執事

 

海港服務

關仲華執事先介紹最早期的海港服務是聖雲先會,早在1948年香港主教會委派教士專職此項服務,大家所熟悉位於尖沙咀中間道的天主教海員俱樂部便是其中一個主要服務基地,俱樂部以酒店餐廳形式運作,亦提供平價的住房服務給海員。另一個服務基地在葵涌貨櫃碼頭內。

現在香港天主教區和聖公會一起合作提供海港及海員的服務。香港很多貨櫃輪船未能停泊貨櫃碼頭,一般會停留在香港海域之內一兩天,卸貨完成之後便離開,船員亦未能上岸。海員服務就是由神父、執事、牧師、和義工組成探訪隊伍親自上船服務,提供聖事的服務,探望船員,攜帶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上船,例如報紙、電話卡等等。有些報紙,例如為一些緬甸的船員,便需要事前特別在網站下載,然後去影印出來再帶上船,現在香港的電話卡很受歡迎,拿到船上,船員便可以用電話卡上網和家人互通訊息。
服務海員的對象有不同的國籍,主要是東南亞籍:緬甸、越南、泰國、菲律賓、台灣、中國大陸船等等。一般船員的合約是八個月,有時船員面對的困難和問題,探訪隊伍也盡力幫助他們。這些探訪有時會遇到一些很感動時刻,就是覺得能夠實在地幫助船員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

林智民執事,Mandy 女士
 

機場服務

講座的第二部份由林智民執事主持。他分享他在香港機場的牧民工作及培育信仰小團體的經驗。

林執事先介紹機場牧民的背景。1988年,當時是若望保祿二世擔任教宗,教廷成立了「移民及居無定所人士委員會」,服務的對象包括海員及航空業從業員和旅客,甚至是馬戲團、難民、無家可歸者等等。不過現在有一些改革,不久會成立另一個委員會取代現有幾個不同的委員會,新的委員會名為「促進全人發展委員會」,統籌及協調上述的一些服務。香港的機場牧民一直以往都有專職司鐸負責,一般都是聖言會會士。機場牧民服務由香港教區和聖公會一起合作做。1998年香港赤鱲角新機場啟用之後, 香港六大宗教一起合作做,即是除了原有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之外,還加入了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和孔教。基督教協進會做了機場祈禱室的聯絡人。2013年開始,香港教區委派了夏恆信神父負責機場的牧民工作,夏神父本身就是大嶼山東涌堂區主任司鐸。

2013年開始,在香港機場工作的天主教徒亦發起了信仰小團體的組成。林執事說因他本身就是在機場管理局工作,他的工作現在就是集中培育信仰小團體,凝聚平信徒,再推展牧民和其他的愛德服務工作。林執事說在機場工作的雇員差不多接近六萬人,彷如一個小城鎮,牧民及愛德服務的需求很大,希望能夠一步一步發展。

林執事繼續介紹2013年在香港國際機場成立的天主教教友團體。團體代表Mandy 分享香港國際機場天主教團體的發展歷史,他們利用午間的午飯時間聚會,一起查經及籌劃禮儀服務及其他各項活動等等。

林智民執事,Carol 女士
 

另外,這個團體亦孕育出慕道班,另一位團體的代表Carol 亦在講座上為大家介紹慕道班的發展,為機場員工的慕道服務,Carol分享她能夠在機場工作間,騰出午飯的空間和時間作這樣有意義的福傳,實在非常感恩。

整個講座下午五時結束!

 

講座內容已上載到「靈火天地」YouTube
Part 1 : 關仲華執事分享內容 https://youtu.be/Nr1FAx3lpOg
Part 2 : 林智民執事分享內容 https://youtu.be/4qfX6apwC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