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ree HTML5 Bootstrap Template

About Me

Emily Tran Le

Search

前一篇 下一篇
上清灣村天主堂外貌

 

朝聖的主題 - 「信望愛、喜樂」

朝聖團2016年12月12日出發,一行86人,由恩保德神父及林社鈴執事作隨團神師,主辦團體為「靈火天地朝聖會」,領隊是Simon Chan,副領隊Jamson 及Janet安排大家的行程及靈修活動。朝聖團在肇慶、韶關4天的行程中,以信望愛及喜樂作朝聖的主題,第一天的主題是「信」,第二天是「望」,第三天是「愛」,第四天是「喜樂」。恩保德神父在每天的彌撒中,結合利瑪竇來華的福傳經歷,分別帶出當天的主題。

 

肇慶 - 利瑪竇到中國的第一站

肇慶是400年前利瑪竇由澳門來到中國的第一站。利瑪竇在肇慶宣道的遺址有上清灣天主堂、道源齋(利瑪竇紀念堂)及仙花寺(中國第一座天主教堂)。利瑪竇出生在意大利,原名為Matteo Ricci,二十三歲時被教會派往東方。明朝萬歷年間,當時朝廷嚴格禁止外國人出入國境。為了進入中國,他改了一個中國化的名字,叫利瑪竇。他在1583年從澳門沿西江乘船在肇慶上岸,並在肇慶生活了6年後從肇慶走向中國內地,開始長達二十七年之久的中國生活。利瑪竇在肇慶創造了中國的多個第一,其中包括中國內陸第一座歐式天主教堂「仙花寺」,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圖《山海輿地圖》,第一本《葡漢詞典》以及第一本《天主實錄》等。

非常可惜,因為種種歷史原因,利瑪竇在肇慶留下的遺跡中保存下來的幾乎沒有。現在所見的「上清灣天主堂」位於肇慶南岸鎮上青灣村,建造的年代已經不詳。當時利瑪竇對肇慶隔江相望的南岸鎮上青灣村產生極大的興趣,在這裏各村各地傳教,吸引不少教徒。清朝中葉以後,天主教活動在這裏進一步擴展,建了教堂。
「道源齋」(利瑪竇紀念堂)是1863年法藉荔神父在肇慶端州城區興建了一座紀念堂,紀念利瑪竇在端州傳教的功績。教堂定名為「道源齋」,「道」的意思是指宣揚教義,「源」是指天主福音的起源。「齋」是當時不准在城內建設教堂而掩人耳目。現存的道源齋天主教堂是一座兩層磚木結構的樓房,面積不大,被夾在兩座樓房之間。朝聖團到訪的時候,已經是黃昏,未能進內,大家在門前憑弔一番。

 

肇慶上清灣村
「尋找利瑪竇來華足印:肇慶、韶關篇」朝聖團團體照

利瑪竇的福傳和靈修

朝聖團在肇慶上清灣天主堂舉行彌撒。恩保德神父在講道中指出,四百多年前,西方傳教士正式將基督信仰帶到中國,第一座天主教堂就是建立在肇慶。當天亦是聖誕節將臨期第三週,慶祝救主快要降臨。讀經中戶藉紀提到由雅各伯出現的一顆「星」,耶穌就是那顆「星」,這顆「星」讓所有的人都看到和分享到。耶穌降臨世上已經二千年,中國人等了一千五百年之後才接觸到基督信仰,是利瑪竇將這粒「星」的光輝帶到中國。今次大家來尋找利瑪竇的足跡,可以特別默觀一下利瑪竇四百多年前傳教的情景,他如何表達他的信、望、愛和喜樂的傳教生活,利瑪竇是如何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的文化。

恩神父提到,耶穌會會士聖方濟沙勿略最大的願望是到中國傳教,但是到了中國的門口,卻無法進入,最後死在上川島上。利瑪竇很希望繼承聖方濟沙勿略的遺志,兩位都是耶穌會的會士,利瑪竇寫信給會長表達他到中國傳教的意願,但是當時他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才可以開中國的門,但是他有這個「信心」,相信他死了之後,很多人會繼續得到福音的訊息。聖保祿宗徒傳教也一樣,到了每一個地方, 第一件事要開門,才可以傳教。為我們也一樣,我們傳教也要開門,要先開自己的心門,讓天主進入。利瑪竇要開中國人文化的門、人心的門。我們求耶穌讓我們得到利瑪竇的眼睛 - 信德的眼睛,看到幾時人開了門,進入人心做傳教的工作。

恩神父最後鼓勵大家效法利瑪竇的「信德」和福傳的「心火」,用心碰觸耶穌。究竟信德是什麼呢?有一天你在生命當中遇見耶穌,這個「嘿!耶穌」就是信德。可能有些人完全沒有讀過聖經,他們卻可以找到耶穌。如果我們單單讀聖經,我們只是觸及很多耶穌的資料,但是有沒有見過耶穌呢?你和耶穌的關係怎樣?利瑪竇懷着很大的「心火」來到中國,憑一人之力開展福傳工作,這是一份很大的「信」,讓我們都向利瑪竇學習這份「信」和福傳的「心火」。 (下期待續)



© 2016 SODALITY OF MARY HELP OF CHRISTIANS All Rights Reserv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