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中一個感人小故事─盧德

曾聽過有教友說,不太熟悉舊約聖經,覺得舊約比新約沉悶,因而也不太有興趣去研讀。其實舊約也是天父賜給我們的家書,當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章節。今天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就是盧德傳。

故事約發生於公元前1150年的民長時期,一個猶大家庭因饑荒由白冷逃至摩阿布,後來家主死了留下妻子納敖米和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娶了當地女子為妻,盧德就是其中一位。不過在未有生下小孩之前,這兩個兒子後來也去世了。於是,只剩下納敖米和兩位兒媳,納敖米決定返回白冷故鄕,並勸兩位兒媳各自回娘家,其中一位聽從了,但盧德卻堅持要守候在婆母身旁。兩人到了白冷後,剛好是收割大麥的季節,盧德便拾取麥穗奉養婆母。她在拾麥時,認識了自己丈夫的親人波阿次,而這人後來因為履行代兄弟立嗣的義務而娶了盧德,這不但為她帶來安穩的生活,也因為這樣,盧德更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敖貝得,就是達味王的祖父!

故事中有些地方值得細讀。納敖米本身已是一名寡婦,有喪夫之痛,但初時她還可以和兩個兒子及媳婦一起生活,我想這也能為納敖米帶來一點安慰和為她提供生活上的實際需要。但當兩個兒子都去世後,剩下的三個女人都成為寡婦了。按古代東方觀念,未婚或失婚的女人是沒有保障的,一位女人的「安身」之所就在丈夫家中,只有在那裏她們才可安身,所以現在她們三人的生活都會成問題。如果兩個兒媳要有好生活,便要再嫁人。不過,在以色列境內她們是不能嫁人的,因為按以色列的法律是不准娶外邦女子為妻的,所以要嫁便要回摩阿布老家。

從婆母納敖米的角度,她已不再年輕,如果她希望兩個兒媳留在自己身邊,好能有個照應,確實是無可厚非的。如果只剩下她一個,便更孤苦伶仃了。不過納敖米並不從自己的角度,而以兩個兒媳的幸福着想,所以寧願自己一個人返回白冷,而勸告兩位兒媳在摩阿布再嫁人,且也不用為了她而離鄉別井,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

至於盧德,相信她也很清楚自己的前途,如今婆母已自行叫她回娘家(1:8-9),而她的嫂子也是這樣選擇了,她真的可以大條道理這樣做。不過她卻說出了1:16-17那段感人肺腑的話:「請你別逼我離開你,而不跟你去。你到那裏去,我也要到那裏去;你住在那裏,我也住在那裏;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你死在那裏,我也死在那裏,埋在那裏;若不是死使我與你分離,願上主罰我,重重罰我!」可以看出盧德已將納敖米的生命,看作自己的生命;她也願意將自己的一切,完全奉獻給婆母,只有真愛才能這樣做到。

原本故事的發展,以現實的眼光來看,應該是她們在餘生都過着艱苦窮困的生活。但喜出望外地,結局卻是盧德因着對婆母的愛,而最終讓她再獲得安身之所,並成為了達味王的曾祖母,為以民甚至普世帶來救恩,真是一個大快人心的大團圓結局。

在現今世代,很多人只會看眼前利益,而不看什麼是道義,更不用說什麼是愛。無論是納敖米或是盧德,都是完全以對方的好處而作決定的,充份顯出捨己忘我的愛。她們之間的愛,都不是自私自利的。耶穌曾教導我們要過一個愛的生活,而不用擔憂日用所需,因為天父自會照顧我們,為我們提供一切。只怪責自己一直愛得不夠徹底,遇到困難時便缺乏信德,更不用說去履行愛的誡命了。納敖米和盧德之間那深切的愛,真的值得我們去學習。但願我能在信仰路上成長,每天能愛得多一點,也希望自己將來可以如同盧德一樣,雖然身為外邦人,卻能成為天主向他人施展救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