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
聖史若望盛讚加約對教會內弟兄的慷慨援助,令我想起雅各伯書的一句:「信德沒有行為是死的」(2:26) ,同時也使我想到十六世紀時馬丁路德與教廷就「因信稱義」「因信成義」的爭拗而導致與教會分裂。
這幾年經過修讀神學課程,聽過多位教授神父提到這段相當遺憾的歷史時,都指出:今天回顧馬丁路德和教會對成義的觀點和立場,其實兩者原則上沒有衝突的地方。馬丁路德主要是反對當時教會售賣贖罪劵,而當時教會內確實有腐敗的情況;馬丁路德是要求教會改革。如果當時教會和路德能持開放態度,互相聆聽不走極端,便不致裂教、互相排斥和攻擊。
可幸自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結束至今,超過五十年之久,教會致力合一修和;終於2014年與世界信義宗聯會,和世界循道衛理宗協會,就「因信成義/ 稱義」問題,共同簽訂聯合聲明,表達彼此在這問題上的理解和共識。
教宗方濟各於十月三十一至十一月一日前赴瑞典,出席信義宗與天主教會為迎接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的活動。最近在堂區聽到一些非常熱心的教友,表達對教宗此舉的微言,認為天主教會沒有任何理由為此事慶祝。事實上,教會已避免用「慶祝」這詞彙;如果我們用開放的目光看待整件事件,我們為什麼不能欣賞教會在這五百年中,不斷因着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而竭力更新?
我的祈禱:
上主,感謝祢讓我明白到真理是越辯越明的,而不是靠奮力護教。我深深體會到教會在面對宗教改革的挑戰的五百年中,不斷地在聖神內自我更新。感謝祢感召多位出色的天主教神學家,幫助教會在當代艱難的景況下,仍努力不懈地尋找祢的面容,呈現祢的真理。 |